這次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會議十分重要。會議是在《農業技術推廣法》重新修訂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國漁業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專題會議精神,學習貫徹《農業技術推廣法》,研究部署2013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稍后,興武同志將對今年的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寶振同志還要做具體安排。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貫徹落實2012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成效顯著
2012年,是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聚焦農業科技,在推廣方面出臺了“一個銜接、兩個覆蓋”的政策;新《農業技術推廣法》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頒布實施。一年來,各地漁業主管部門和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以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為主線,以“科技進塘入場到戶、助推健康安全增收”為重點,廣泛開展“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不斷強化技術指導與服務,繼續推進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落實良好。2012年中央1號文件下發后,各地漁業主管部門和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積極行動起來,根據文件精神和農業部部署,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強化了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全力推動政策的落實。從各地反映的情況,以及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通過督導調研了解的情況看,“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在漁業領域基本上得到落實。其中,“一個銜接”政策基本落實到位。由于地方財政加大了投入力度,基層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工資待遇均有大幅度提高,全額撥款的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人員工資待遇基本實現了與當地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平均水平相銜接。“兩個覆蓋”政策中的農業技術推廣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基本覆蓋到漁業重點縣。據統計,全國用于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的補助資金達到2億多元,約占補助總額的10%,部分省漁業補助比例超過10%,山東、福建、四川等10多個省份漁業項目爭取到經費切塊,由漁業部門組織實施。“兩個覆蓋”政策中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覆蓋所有鄉鎮綜合站,有漁業內容的鄉鎮綜合站得到支持,而單獨設立的水產站還未覆蓋到。總的來說,在中央政策的引導和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在漁業方面得到較好的落實,基層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和隊伍趨于穩定,公益性職能得到強化,經費保障水平顯著提高,設施條件有所改善。
二是“漁業科技推廣促進年”活動效果顯著。為配合全國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的開展,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開展了2012年“全國漁業科技推廣促進年”活動。各地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積極配合,開展了百萬漁民大培訓、規范養殖用藥科普下鄉、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技術服務等一系列水產科技服務活動,深受廣大漁民的歡迎和好評。去年,我部組織評選了60個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先進單位,漁業系統6個單位榜上有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云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作為推廣單位的先進代表受到表彰,這是對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在全國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中所發揮重要作用和取得成績的肯定和認可。
三是為實現“兩個努力確保”提供堅強支撐。一年來,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系統圍繞“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區域性水生動植物疫病、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這一工作目標,充分發揮技術上的優勢,以水生動植物疫病監測和預報預警為抓手,完善了水生動植物疫病監測防控機制;以安全養殖用藥技術下鄉普及宣傳為抓手,提升了養殖漁民的技術水平;以水產品養殖全過程可追溯體系建設為抓手,提升了水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能力和水平;以健康養殖技術試驗示范為抓手,推動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可以說,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在漁業“兩個努力確保”方面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為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2年,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令人鼓舞,是各地政府部門大力支持和各地狠抓落實的結果,是與廣大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的不懈努力分不開的。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與中央的要求、漁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漁民的期盼相比,水產技術推廣工作還有一定差距,服務手段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再接再厲,攻堅克難,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全面提升水平。
二、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和國發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水平
黨的十八大是我黨在新時期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會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強調要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明確了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提出了要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最近,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11號),文件緊緊圍繞發展現代漁業,提出了海洋漁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對轉變漁業發展方式,調整海洋漁業結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漁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都做出了具體的部署。這一系列的重大決策都是我們做好水產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
水產技術推廣工作要著眼于漁業生產、漁村經濟發展和漁民生活改善的新形勢、新特點、新任務、新需求,要立足于漁業的決策部署和漁民的實際需求去謀劃,要圍繞著漁業大思路、大目標、大舉措做好技術支撐和服務,重點在四個方面要有新舉措。
第一,要在支撐轉變漁業發展方式上有新舉措。在漁業經濟結構調整上,要加強養殖品種的結構調整,加快推廣高產高效新品種和水產養殖新技術,積極引導、培養養殖產品向品牌化、區域特色化發展,提升市場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要積極引導帶動以休閑垂釣、漁家樂、觀賞魚為主要形式的娛樂休閑漁業的發展,推進以水產養殖為主的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拓展。在漁業先進設施裝備應用上,要加快推廣符合健康養殖、節能減排等要求的先進適用新設施、新裝備,不斷提升現代水產養殖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裝備化水平。在漁民素質提升上,創新漁民培訓方式,大力培養漁業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漁民。在漁業經營機制創新上,要培養新型漁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加大引導、支持和服務漁業合作社等漁業社會組織、水產養殖大戶、家庭漁場等經營主體的力度,提高漁民的組織化程度。
第二,要在漁業技術創新上有新舉措。技術創新是水產技術推廣系統做好工作的基礎和保障。除產學研單位要在技術創新上發揮重要作用外,水產技術推廣系統也要在技術推廣創新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先進實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在創新方向上,要始終圍繞著制約現代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推進漁民增收和漁業增效的技術問題,尤其是在健康養殖、現代水產種業建設、水產養殖動物疫病防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養殖設施與裝備、漁業物聯網應用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上,進行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加快既有成果轉化的技術創新。要加強水產技術推廣信息化建設,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水產技術推廣水平。在創新方式上,借助現代漁業產業技術體系,行業科研專項,通過加強與科研院校、公司、漁業經濟合作組織等的合作,形成聯合攻關、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推一體化的推廣模式發展。要充分發揮試驗示范基地在技術創新上的作用,使推廣機構建設的基地既是示范的主要載體,更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平臺。
第三,要在漁業生態文明建設上有新舉措。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是漁業產業和漁業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國發〔2013〕11號文件《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堅持生態優先、養捕結合的發展方針,這是新時期漁業發展指導思想上的重大轉變,與以往以養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的方針有了根本的區別。在水產技術推廣過程中,要更加關注漁業物種資源和漁業生態環境,要充分考慮水域環境的承載力、生產設施的承受力、生物資源的耐受力,避免因超負荷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要注意保護生物多樣性,避免出現生物入侵。要高度重視水生動物疫病的防控,切實加強疫病監測、預警,實施水產親本和苗種的檢疫。加大對養殖水域環境保護力度,實施養殖水域環境監測。推廣漁業節能減排、循環水利用等新技術,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使用配合飼料,推進漁業向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三、全面貫徹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法》,繼續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推廣體系是水產技術推廣服務工作的實施主體,體系的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著推廣服務的效能,為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體系建設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牢牢把握新《農業技術推廣法》出臺的重大機遇,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健全體系、完善機制、增強能力,不斷開創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新局面。
(一)準確把握新《農業技術推廣法》的核心要義。這次《農業技術推廣法》的修訂,重在明確了各級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屬公共服務機構、加大保障和扶持力度等內容,我們要認真學習,準確把握。一是要準確把握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屬于公共服務機構的定性和所承擔的七項公益性職責的定位,明確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是什么、干什么”。二是要準確把握國家水產技術推廣部門在機構設置、編制測算、崗位比例控制、人員管理、推廣責任、考評機制等管理方面的新要求,特別是基層機構的要求,明確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怎么管、怎么建”。三是要準確把握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與多元化服務組織之間的關系和在水產科學技術推廣公益性服務中應該發揮的主導作用,明確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什么位置、什么作用”。四是要準確把握政府在水產技術推廣投入的主導作用、經費納入預算管理、逐年增長機制、各級政府的投入要求、基層推廣機構工作經費由各級財政承擔等投入保障的責任要求,明確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由“誰來投入、怎么保障”。
(二)依法全面推進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與種植業、畜牧(獸醫)、農業機械化等技術推廣機構相比,機構總量少、分布不均衡、綜合站比例偏高,我們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在貫徹落實新《農業技術推廣法》過程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依法健全機構,明確公益性服務性質。在機構設置上,要根據當地漁業特點、規模、服務對象數量和分布、服務半徑與服務手段、交通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在機構的名稱和標識上要規范統一;在崗位設置上,要以水產養殖面積與水面結構比例確定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編制,綜合站要確保設立水產技術推廣崗位,并且保證上崗人員的專業性和工作的定向性,專業站要按規定比例設置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鄉鎮推廣機構崗位全部為專業技術崗位。加快實施水產技術推廣服務特崗計劃,選拔一批大學生充實到鄉鎮水產技術推廣崗位。在機構管理模式上,要推動實現鄉鎮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以縣管為主,實現管事和管人有機統一,目前各地情況不一,以鄉管為主的要進一步強化縣級漁業部門的指導職能,落實鄉鎮推廣工作責任制。
二是依法建設隊伍,提升推廣人員服務能力。要全面推行水產技術推廣人員聘用管理,研究制定上崗資格條件,把好進人關,新進人員應當具備全日制普通高校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探索實行人員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總體穩定、留優汰劣、人盡其才的進、管、出新機制;堅持按需培訓,科學制定推廣人員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建立培訓長效機制,突出水產新技術、政策法規、推廣方法以及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尤其是加強基層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選派人員參加“萬名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培訓,著力培養業務精、素質高、能力強的復合型水產技術推廣人才。
三是依法理順體制,加強推廣機制創新。要全面推行責任漁技員制度,細化職責任務,實行縣級水產技術推廣首席專家負責制。要完善“三方考評”制度,鄉鎮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實行縣級技術推廣部門、鄉鎮政府和漁民三方考評,突出將漁民的滿意度作為考評的重要指標。建立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的激勵機制,要將考評結果作為績效工資發放、職務職稱晉升、崗位調整、合同續聘、學習培訓和評先評優等的主要依據,充分調動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指導村級服務人員和農民漁業技術推廣員的途徑和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漁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綜合服務,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拓寬技術服務與推廣方式和手段,積極發展遠程、實時、在線等服務,努力擴大服務覆蓋面。
四是依法加大投入,保障推廣職責履行。去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扶持政策與《農業技術推廣法》一脈相承,互為補充。今年我們仍要繼續抓好落實,切實提高水產技術推廣投入保障水平。各地要努力將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建立逐年增長的機制,推動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的水產技術推廣機構轉變為全額撥款單位;會同有關部門,落實水產技術人員績效工資及各項津補貼政策,推動落實基層農技人員上浮一級工資政策;研究制定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按種養規模和服務績效確定工作經費的測算標準,努力提高基層推廣體系建設項目中漁業所占份額。
五是依法加強領導,保證法定政策落實。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省級漁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貫徹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法》的工作方案。要強化同地方黨委、政府和編制、人事、發改、財政等部門的溝通協調,主動爭取支持,積極配合各級人大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法》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推動法律實施和政策落實。
同志們,“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和新《農業技術推廣法》的出臺,讓我們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建立健全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努力提高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的服務水平和能力、有力支撐現代漁業建設和漁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可以說中央有要求、法律有規定、發展有需求、漁民有期盼,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乘勢而上,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做出新貢獻。
摘自農業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