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連接。
內蒙古通遼市素有 "內蒙古糧倉" 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產量占內蒙古的1/4。然而,通遼市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全國110 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農業用水占 80% 以上,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 54%。干旱缺水,水糧矛盾突出。
今年,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了先進的健坤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讓農業生產更加綠色、高效。
項目地點:遼河鎮東升村
施工圖/效果圖/界面圖
近年來,開發區農業灌溉經歷了從大水漫灌到膜下滴灌,引進健坤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后,系統建設節水硬件系統、布設墑語-墑情監測器、裝上農語-小型農業氣象站、開發軟件系統,膜下滴灌變成現在的淺埋滴灌,節水農業不斷的摸索,逐步優化。
“以前大水滿貫的情況下漏水漏肥,現在利用率達到70%以上,以前30%不到”,村民下一步計劃是用節水灌溉技術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產量、提高收入,這也是將來農業發展的最大趨勢。
健坤大數據平臺:監控畫面高清呈現
“節水灌溉系統建設后,一畝地能增產三到五百斤,現在這里才800 多斤,每畝增產500 斤玉米按現在六、七毛錢算一畝地能增產 300 到 400 元錢。”
“每座大棚可以節約2 個勞動力,減少水量1/2,減少化肥用量1/2,大約節約資金達到1/2,種出來的蔬菜也更綠色、也更環保。”
“去年,我一家三口人伺候三坰地。今年,推廣新技術之后,我自己又承包了 40 畝地。自己就能經營了。”村民反映說。
簡化版的App操作界面:村民到手即會用
通遼市大部分地區是典型的沙土地形,水源短缺。加上基礎設施薄弱,曾經影響了當地農牧業的發展,引進節水灌溉系統后,種植條件得到充分改善。打開手機就能知道大田是否缺水,用手機就能遠程給大田灌溉,從而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節水灌溉系統用得好、用得方便,當然也就有更多的人愿意使用。
健坤節水灌溉系統建設得到村長(中)的高度贊揚
領導參觀項目建設成果
市農牧局領導和開發區多位領導參觀健坤節水灌溉項目,領導們高度贊揚了健坤精神,表示希望健坤公司能為通遼農業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術服務。
科左中旗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實施農業滴灌技術之后,一是減少病害,因為以前的澆水方式是微噴,造成大棚濕度過大,我們常說,沒水要命,水多得病,通過滴灌技術可以控制水,降低了大棚濕度,濕度少了,病害就少了,相對來講用藥就少了,同時減少了百分之五十的化肥用量,通過節水,節肥,節藥,使設施農業的蔬菜更能達到綠色和安全。
據了解,2018 年,通遼市將高標準建設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 400 萬畝。到 2020 年,將在 1000 萬畝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內,在原有標準管灌的基礎上,全部改造升級為不覆膜淺埋滴灌。
通遼市水務局副局長楊占田:今年400 萬畝,節水量在2 億立方米以上,農民增收預計在4 億元左右。
編輯:健坤智慧農業 小坤
信息來源:央廣網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2、品牌農業種植領軍人物記:“我要幫農戶兄弟把蔬菜賣出國外,讓大家多掙點錢”
3、蕉嶺這個400畝的種植基地,只需要8個人管理,怎么做到的?
5、健坤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入選“廣東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優秀案例”
6、心系科研,情懷農業丨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蒞臨健坤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