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艘快艇,從惠州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出發,約20分鐘便到達了圣告島海域。從高空俯瞰,海面上,上百個彩色“圓環”整齊排列,仿佛鑲嵌在碧波之上的一串特殊符號。而“圓環”下面的海水里,則藏著一口大網,成群的魚苗安家在此、茁壯成長。這些“圓環”叫做深海網箱,一種新型的深海養殖設備。

近年來,作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廣東省海洋大市的惠州,積極創建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引導傳統漁業向現代化、產業化方向轉型升級。
從捕魚到“牧魚”,從淺海到深海,也讓傳統流動漁民轉型就業有了新方式。當前,依托深海網箱產業園建設,惠州還探索幫助粵港澳流動漁民實現轉崗轉業,助力沿海地區發展“藍色糧倉”新模式,實現聯農帶農、漁民增收。
深海“牧魚”
引領傳統漁業現代化升級
網箱的投料設備,加裝了智能控制器,打開健坤開發的“精準飼喂”App,可以輕松完成每天的投餌任務。數字化設備的加入,可以實現飼喂作業全程信息化。管理人員可以設置飼喂任務計劃,并將其下發到指定的養殖人員。便捷化的交互方式,快速采集匯總過程數據,助力養殖人員對飼喂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為管理層提供養殖成本分析、捕撈作業指導。
這是深海網箱產業園日常生產的一幕。自2020年,惠州市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立以來,如今,圣告島附近的海域上已建立1座休閑漁業綜合體驗平臺,以及185口深海網箱,從高空望去,甚為壯觀。
“網箱內養殖的多為大型海魚,如大黃魚、金鯧魚等,飼料以冰鮮小雜魚類等為主,有時也會將冰鮮小雜魚與人工配合餌料混合投喂。”羅志杰說,深海網箱的內外水體會有對流,相比淺海,深海養殖養魚量大,水體交換速度快,還能有效地規避水質污染。
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一方海公司對網箱采用數字化管理,嚴格執行“一箱一號、一魚一碼”,為每條魚生成唯一的身份檔案,記錄其“魚的一生”。通過 RFID 或二維碼等技術為名優產品植入標簽,以生成相應的檔案。無論消費者是在線下購買魚類產品,還是通過電商渠道購買,都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查詢產品檔案,并以圖像、實時視頻等多種呈現方式,更直觀、真切地了解產品的情況。
發展深海網箱養殖業,不僅能產出數量更多的優質海魚,還能有效解決傳統內灣養魚存在的病害頻發、經濟效益差、環境污染等問題。深海網箱可通俗理解為深海養殖,一般離大陸岸線3公里遠、水深30米的海域是海洋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地,每立方水體可以產出10-12公斤的優質海產品。
近年來,惠州持續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引導傳統漁民減少近岸傳統網箱養殖,向藍色深海出發,開展深海網箱養殖,科學合理開展利用海洋生物資源,充實“藍色糧倉”。
科技驅動
孕育“一條魚”百億產業鏈
在深海網箱產業園牽頭企業一方海(廣東)公司內,琳瑯滿目的擺放著許多不同大小、類型的海魚模型和干魚鰾,而墻上掛著的一排顯示屏,可以實時查看網箱內魚類的生長狀態和環境數據。
為推動深海漁業養殖高質量發展,健坤智慧農業團隊提供數字化技術支撐,定制開發「惠州市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產業園智慧漁業服務系統」,該系統通過水下視頻采集設備、全方位深海網箱環境監測設備以及網箱情況、飼喂情況等實時生成大數據一張圖,以供管理人員監控觀察。如遇極端天氣或突發情況,系統將會發出預警,管理人員可以實現精細化養殖管理。
“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可實時監控網箱內的水溫、水質等養殖情況參數,便于及時調整養殖策略。”一方海公司總經理介紹,公司主要養殖石首魚科,是典型的藥食兩用魚類,不僅僅可以食肉,也可利用其魚鰾制作魚膠,魚皮、魚鱗、耳石還可以入藥。

“未來,依托深海網箱產業園及惠州沿海旅游資源,開發深加工及休閑漁業,建設成為環境友好、生態優先集生態養殖、海洋旅游、水上運動、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現代漁業海上田園綜合體,實現以‘旅’帶‘漁’、以‘漁’促‘游’三產融合發展。”一方海負責人說。
科技驅動
孕育“一條魚”百億產業鏈
當前,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深海網箱產業園的建設,也肩負著港澳流動漁民轉產轉業的重要使命,帶動流動漁民從捕撈業轉向水產養殖、休閑旅游和海上運銷等行業轉型。
這是香港漁民首次嘗試深海養殖,對促進香港漁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深海網箱產業園已吸納20-30名香港漁民參與,但在養殖技術上,傳統漁民還需要學習和適應的過程,“接下來我們要摸透惠州海洋的氣候變化規律,充實養殖品種,帶動更多流動漁民加入,促進香港漁業轉型發展。”
信息來源:廣州市健坤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編輯作者:YJF
數字農業咨詢&合作:180 2861 2231
推薦閱讀
1、2023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等30項鄉村振興項目申報政策匯總
關于我們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