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信宜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關于農村綜合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省委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以績效為抓手,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為目標,管嚴用好農綜改資金,在智慧黨建、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些頗有成效的探索。 一、中央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概況
2020-2022年,信宜市共收到中央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6,820.8萬元,其中:農村公益事業1,170萬元、美麗鄉村獎補450.8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2,700萬元、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2,500萬元。根據鎮(街)和各部門提交的自評報告,信宜市農村綜合改革資金各項具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較好,全部完成上級下達的績效目標。 二、工作成效及做法
(一)建立聯動機制,出臺相關政策,為農綜改資金的規范使用、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高位推動相關工作。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多次召開專題會進行統籌部署,形成常務副市長親自抓、業務主管部門具體抓、鎮村配合的上下聯動機制,高位推動相關工作。二是提供相關制度保障。制定出臺《信宜市財政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信宜市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管理辦法》等文件,在全市實行嚴格遴選項目、統一管理安排資金、規范監督實施的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為農村綜合改革資金的規范、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以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契機,以小財政打造鄉村產業創新發展“大引擎”,著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省委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各縣域經濟的發展。信宜市在積極響應省委號召的同時,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在充分發揮農綜改資金效益,著力做好農村公益事業獎補、美麗鄉村獎補、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等重點工作的同時,在智慧黨建、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利用小財政打造鄉村產業創新發展“大引擎”,為推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持續發力。 ——錢排鎮以科技興農為抓手,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項目建設亮點紛呈。錢排鎮是“中國三華李第一鎮”,是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廣、產量最大、效益最好的鎮級三華李專業生產基地。自2021年開始,錢排鎮先后投入農綜改試點試驗資金1,000萬元,其中中央資金補助500萬元,地方配套社會投入資金500萬元,配套資金100%到位。資金主要用于三華李數字化智能生產示范區、品牌視覺識別體系和數字化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等數字鄉村建設。近幾年,錢排三華李的生產面積一直穩定在10.2萬畝左右。2023年,錢排三華李總產量約13.5萬噸,總產值超18億元,人均單項收入約2.3萬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錢排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電商作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支撐和抓手,不斷強化農村電商人才技能培訓,不斷拓寬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積極推廣當地優質農產品,曾取得過三華李日產銷超2000噸的亮眼成績。錢排三華李上市期間,入境游客量達到40萬人次以上,直接帶動第三產業實現快速發展。錢排鎮一“李”富萬家,一“李”興百業的成功經驗,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成為信宜市圍繞實施“百千萬工程”這條主線,立足特色農業產業基礎,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也為產業振興帶來鄉村振興提供了示范樣本。
錢排三華李
——大成鎮以農業管理數字化為“引擎”,積極探索智慧農業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新路子。大成鎮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項目于2021年正式獲批開工建設,建設期限3年,總投資4000萬元。依托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大成鎮積極探索數字鄉村發展新路子。一是智慧黨建引領,切實減輕基層人員的負擔,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建設智慧農業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溫控、蓄水、配肥及施肥、灌溉等過程全自動智能化。建設智能蟲情監測站,實現種植基地環境的遠程監測,有效減少農藥施放量,提高農作物經濟價值。安裝單軌運輸機,減輕人力成本以及運輸成本。建設開心農場智慧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農村對城市、土地對餐廳的直接數據化對接,推動網上認養新消費模式。三是繼續創新經營模式,帶動農戶增產增收。以“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茶葉、甜柿和油茶等特色經濟作物,截至2022底,上灣、塘坳黃酮養生茶種植基地面積已超8000畝,年產量超65噸,總產值超8千萬元;北梭甜柿種植基地面積逾5000畝,年產量達700萬斤,產值超3千萬元;城垌油茶種植基地達4000畝,年產油達3萬斤,產值超400萬元,切實實現了農村振興,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美好愿景。這些創新舉措,讓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成為基層財政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打造的“大引擎”,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可持續動力。 (三)以“三個優先”為根本,以績效為抓手,最大限度發揮農綜改資金效益。
自農村綜合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地實施以來,信宜市始終堅持民生急需優先、重點項目優先、成熟項目優先的“三個優先”原則,積極引導農綜改資金向民生領域、重點項目和條件成熟項目傾斜,切實把有限財力用在刀刃上、使在關鍵處,以績效為抓手,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益。一是優先支持群眾急難愁盼的項目。2022年我市受臺風“暹芭”影響,多處農田水利設施損毀嚴重。我市急群眾所急,安排農村公益事業獎補資金419萬元建設渠道523米,水陂2座,渡槽1座,新復田間道1,428米, 清淤渠道長1,355.8米(土方量5,537立方米),修復損毀渠道187.8米,安裝PVC管87米,重建擋土墻209.9米。二是優先支持資金受益人群最多的項目。錢排鎮農綜改試點試驗項目建立三華李品控溯源體系,實現了通過微信掃一掃功能,直觀查看到三華李具體產地地址、經銷商、檢測報告、相關店鋪等相關資料,保障三華李從“枝頭”到“舌尖”全過程的質量安全。雙合電商培訓中心建成投運,2022年完成10場系統化的專業培訓,總計培訓450人次,通過培訓帶動就業人數近6,000人。三是優先支持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水口鎮橫茶村利用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專項資金5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資金280萬元,共計投入330萬元開發村集體建設用地資源,建設一棟高3層、建筑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廠房出租,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2萬元。 (四)以目標責任考核為手段,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長效機制。
一是完善資金保障機制。按照“多個龍頭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原則,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債券資金,集中力量支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扶持村集體經濟等農村綜合改革項目。錢排鎮雙合村是信宜市鄉村振興的示范項目,不但投入了農綜改試點試驗資金1,000萬元建設三華李數字化智能生產示范區建設,還籌集債券資金1.69億元打造“中國李鄉,山水雙合”。二是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規范建設資金使用管理,做到專賬管理,專款專用;進一步修訂完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真正做到有時間安排、有工作要求、有考核辦法,對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提拔使用,極大調動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信息來源:信宜市財政局
原文標題:小財政打造“大引擎”,助力鄉村產業創新發展
數字農業咨詢&合作:180 2861 2231
關于我們 About us
廣州市健坤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始創于2000年,是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全資子公司,也是省農裝所的農業信息與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作為數字農業領先的AIOT服務商,健坤公司精耕農業20余年,在農業信息化方面有著深厚的經驗積累和技術沉淀,提供面向農業場景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其中,農語云AIoT平臺是健坤公司順應農業智能發展趨勢的產物,以“數云端”協同架構支撐農業多種場景數據價值的分析和交互。依托健坤強大的“軟件+硬件+服務”融合能力,農語云AIoT平臺旨在用AI喚醒并賦能傳統農業,連接終端、喚醒數據、智慧云耕,推動AIoT技術落地智慧農業場景。在業務板塊上,健坤AIoT應用覆蓋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搭建和運營、農業智能技術研究和應用、農業軟件及APP開發、植物工廠建設及軟硬件集成服務、采供銷數字化等板塊,面向水稻、果蔬茶、生豬、家禽、漁業、農機等行業提供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數智化創新研究等服務,并為農業產業園、政府農業部門提供數字化管理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數字農業咨詢規劃等服務。在技術優勢上,健坤公司擁有80多項軟件產品、智能硬件產品30多種,“5G智慧水產”、“農業大數據解決方案”、“農機作業智能監測終端”、“農作物環境精準感知與節水灌溉技術”上榜農業農村部優秀新技術和省級主推技術名錄。公司相繼獲得“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中國農業信息化最具影響力企業”、“農業人工智能企業”、“數字農業先鋒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廣東省農業大數據應用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未來,面向數字經濟賦能新農業、AIOT智聯網賦能鄉村振興新風向,健坤公司將把握數智化轉型機遇,攜手生態合作伙伴,共同開啟數字農業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