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3年度廣東數字漁業科普建設交流活動在廣州市圓滿舉辦。為更好服務數字漁業發展,促進我省水產養殖向智慧漁業轉型升級,廣東數字漁業科普輕騎兵應運而生,全省農技服務再添新力量。
新技術,新經驗,新成果
產學研協同,漁業發展注入數字動力
數字漁業是未來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趨勢,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正推動水產養殖向智慧漁業轉型,走向數字漁業和智能漁業。現代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和信息化的進步,推動信息技術和水產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促進漁業全要素的生產效率提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推動水產業信息化發展聚力賦能,為水產業行穩致遠提供新動力激發新動能。
會上,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姜志勇副部長指出,廣東漁業產業發展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轉型升級成效明顯。二是種業發展持續領跑,產業基礎不斷夯實。三是水產預制菜發展迅速,產業融合水平顯著提高。
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孟祥寶副所長認為,數字經濟賦能現代農業,是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為此,省農裝所在持續做好科技創新及研發,并與省內廣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單位合作,共同為我省數字漁業建設添磚加瓦。
來自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和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的專家、教授以及企業代表從不同角度闡釋了未來漁業發展將以生態綠色化、設施工廠化、數字智能化為趨勢,分享了數字漁業的實踐和開展數字漁業科普研學融合創新發展的經驗。
“數云端”協同智慧農業模式的主要特色是解決裝備間控制系統孤立、數據孤島及信息不對稱、應用服務難以集成等問題,實現裝備鏈、信息鏈、服務鏈三鏈融合。具體來說,該模式將復雜的云平臺封裝為多個模塊,利用業務服務模塊實現云平臺與應用服務系統的數據交互,統一標準、流程、認證和消息,從而實現農業數字化升級,使養殖、監測、投喂等環節實現智能化、可視化管理。
該模式已經成功應用在陽江深海網箱產業園、惠東深海網箱產業園、江門水產產業園、陽東對蝦產業園、九江魚花產業園等數字化項目,通過農語云App協助管理,實現遠程精準飼喂,一個管理人員就能夠負責5口網箱的日常管護。
廣東省數字漁業蓬勃發展
優秀企業脫穎而出
——
近年來,廣東省不斷推進數字漁業發展,運用“互聯網+現代漁業”思維,依托數據信息資源,整合構建漁業大數據,建立智慧漁業管理與服務系統,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目前數字化技術已深入廣東省水產養殖行業,廣泛應用于珠海、陽江、佛山、肇慶等水產特色養殖區域,對當地海鱸、對蝦、加州鱸魚和羅氏沼蝦等名特優水產品的養殖賦能“數字大腦”,為產業的發展壯大提速。
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優秀企業。為表彰這些企業在數字漁業科普方面所做的貢獻,現場舉行了“廣東省數字漁業科普輕騎兵”授旗儀式,同時為獲得“廣東省‘輕騎兵’數字漁業科普基地”和“廣東水產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稱號的企業授牌,其中廣東何氏水產有限公司、廣東順德均健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南沙明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三家企業被授予“廣東省‘輕騎兵’數字漁業科普基地”,廣寧縣水翁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廣東南方創意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兩家企業被授予“廣東水產學會科普教育基地”。
數字漁業科普輕騎兵
推動漁業技術普及應用,助力漁業可持續發展
——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漁業可持續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漁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水產品供給能力穩步增長,漁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漁業安全生產能力顯著增強,漁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高。
數字漁業技術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廣東數字漁業科普輕騎兵是一支致力于推動漁業技術普及應用的專業團隊,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向廣大漁民和相關從業者普及數字漁業技術知識,提高漁業生產效率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信息來源:廣州市健坤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編輯作者:楊錦帆
數字農業咨詢&合作:180 2861 2231
推薦閱讀
1、2023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等30項鄉村振興項目申報政策匯總
關于我們 About us